中新经纬8月15日电 题:“金融茶”的茶含量几何?
作者 刘春生 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
在2023年底“昌世茶”突然崩盘之后,近期,又有茶叶品牌泛茶“炒作盘”兑付困难。有业内人士估算,这可能是广州芳村茶叶市场迄今为止涉案金额最大的“金融茶”事件。茶叶本是普通消费品,为何屡屡牵连“金融”?
所谓的金融茶,是指通过囤积某些品牌或特定批次的茶叶,利用其稀缺性和潜在升值价值来进行投资的一种方式。类似于红酒投资,一些投资者购买红酒后,并不是为立即消费,而是等待这个品牌或批次的红酒价格上涨,再出售获利。将茶叶作为一种“投资”方式,本身并不一定代表“骗局”,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,却面临重重风险。
一方面,茶叶并不是非常标准化的商品,其价值与产量、产地、市场需求、保存完好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相关,而普通消费者与茶商之间信息不对称比较明显,消费者很难充分获取茶叶相关信息,来判断其真实价值。利用这种不透明性,一些“金融茶”庄家会隆重推出茶叶新品牌,鼓吹其稀缺性和市场前景,或极力宣传某款茶叶具有很高的收藏和投资价值,通过造势、捂盘限量投入市场,继续营造茶叶涨价现象,吸引投资者追加投资。
另一方面,茶叶投资有比较明显的流动性风险,与股票等金融产品或市场需求比较强的实物商品相比,茶叶买卖不够便捷、变现能力差。有一些“金融茶”庄家,会设立平台,通过经销商组织客户“购买”。但实际上,有的经销商向消费者销售茶叶是不交付实物的,只是承诺一定期限后以本金加利息的方式予以回购。茶叶交易的过程中消费者不见茶叶,也就是说,这类“金融茶”“理财茶”的业务模式已脱离商品交易实质,由正常销售行为演变为一种追求高额回报的投资理财行为。
而之所以茶叶成为炒作对象,背后也有几点特殊性。一是收益好的投资渠道比较少的情况下,投资者的目光可能会锁定在一些小众产品上,比如球鞋、球星卡等因为稀缺性曾成为“投资品”。二是中国本身具有深厚的茶文化传统,真正的高端茶叶也具有一定收藏和馈赠亲友的功能。然而也正因为茶叶被赋予的文化价值难以用价格衡量,更易被夸大、鼓吹。三是茶叶市场透明度比较低,茶叶品牌分散,价格形成机制比较复杂。以理财等形式将茶叶变为“金融产品”,更掩盖了对茶叶商品价值的评估,使茶叶投资脱离了茶的本质,变为一种“金融投资”的方式。
其实,对普通商品的金融属性并不能一概否定,关键要看这种商品的金融化是否符合消费者的实际需求。比如,对一些农产品开发期货形式,就是以金融属性更好地服务供应与需求的一种手段。而且,还要看这种商品的金融产品设计是否包含有效的风险管理条款、措施,以保护投资者不受不可预见的风险伤害。对产品与服务的说明应当更加清晰明了,确保消费者能够了解到产品的基本情况、投资的预期收益。
近期,一些地区已经发文提示“金融茶”风险,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,维护茶叶市场价格秩序稳定。笔者认为,对于防范普通商品金融化带来的风险,不但要加强监管,更应注意通过公开信息等手段增加市场透明度,减少信息不对称情况出现。同时,确保合同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,避免出现以金融手段非法集资等违法违规行为。此外,还应加大对投资者教育的力度,普及金融知识,特别是提示金融投资的风险,增强公众风险意识。(中新经纬APP)
中新经纬版权所有,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。
责任编辑:张芷菡